目见好茶:岩茶品鉴须知
品茶界专注茶领域的信息分享:
最近比较流行喝老茶,先是普洱茶,然后是白茶,最近又多了武夷岩茶。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三款武夷岩茶,是老、中、青三代茶艺大师的作品。
1998年叶启同制作肉桂
明清时期周亮工《闽小纪·闽茶歌》第六首:“雨前虽好,但太新,难除怒气,不近”。唇边藏深红三倍价,家家炫老??茶。 原诗注:“上游山中人不饮新茶,云火足以致病,新茶入市,陈茶者急标”。 ,就怕新的累了。价格也高了三倍,福建的新茶也不便宜。吴越,如果存放时间长了,颜色会深红,味道也会完全改变,所以它并不贵。” 虽然诗中没有具体指武夷岩茶,但从描述来看,可能是武夷岩茶,因为当时该地区出产的其他茶是不喝的。 现在我们喝武夷岩茶时,建议存放半年到一年,因为香气更好。
叶启同1998年制作的肉桂老干茶,色泽黑褐色,紧结; 汤色橙红,清澈; 内质有木香; 味道醇厚; 叶子的底部是均匀的。
(叶启同1998年制作的肉桂干茶)
叶启同(1945-)长期从事武夷岩茶的生产和研究。 曾任武夷山市茶场(原崇安茶场)场长,张天福任首任场长,抗战时期吴觉农带领茶叶研究所南迁武夷山时扩建重建此址。 -日本战争)。 2009年6月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目前是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传承的代表性人物。
2018年,穆湘桐和叶启桐(右)在武夷山桃源茶馆聊天
酿造肉桂时,使用的是宜兴民族工艺美术家王红娟制作的报春花壶。 该模型最初由紫砂七人朱可心设计,后经策展人石舜华稍作修改。 此壶最适合冲泡武夷岩茶。
石顶竹露
石顶竹露是郑明群旗下的武夷山开元堂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
石顶竹露包装
郑明群还曾在武夷山市一家茶场工作,并担任茶场副场长。 曾得到著名茶学家姚月明、叶兴伟、叶启同等人的指导。 郑明群是武夷山中年饮茶人的代表。 作为武夷山人,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在茶堆旁长大的。 从军休养后,他一直从事制茶工作,对武夷山的了解毋庸置疑。 性格耿直的他,对于好茶的追求也近乎苛求。 用茶来形容他这个人一点也不为过。 他的茶总是有一种独特的味道。
2013年武夷岩茶的品质,穆湘桐在武夷山火焰山脚下的观音泉与郑明群聊天。
石顶竹露是以武夷山岩茶核心产区“三坑两流”核心产区“竹窝”为原料精制而成。 该茶是用王红娟制作的樱草壶泡的。
拼配岩茶003
拼配岩茶003是穆春亭旗下的武夷山千禧品石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
春亭是我认识的最好的人之一,他不是茶区人,却在茶区泡茶。 21世纪初,她去了武夷山。 经过精心研究和虚心学习,她终于能够酿造出具有一定品质的武夷岩茶。 她非常重视小品种,她生产的小品种茶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此款003是以自然界珍稀小品种的鲜叶为原料,经3层木炭中大火烘烤而成。
岩茶003干茶
该茶除具有武夷岩茶的基本品质特征外,每次冲泡茶汤变化明显,香气和汤感不同,尾水甘甜醇厚。 它以岩茶的浓郁开始,以兰花和牛奶的浓郁结束。 当天的茶是用王红娟用大红袍泥制作的报春花壶泡的。
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是福鼎广泰茶业有限公司张春伟、陈晓春生产的。
荒野银针干茶
广泰茶业有限公司基地位于福鼎市柏林镇高山村。 群山环抱,土壤肥沃,平均海拔600米。 也是全国优秀的毛竹基地。 林间茶树沐浴在漫射光下,昼夜温差较大。 土壤多为砾质壤土,有机质含量较高。
荒野银针茶汤
荒野银针于2020年3月20日左右采收,采用福鼎白流村海拔300米的福鼎大毫茶芽头,已废弃10年,树龄50年,一棵树高度近2米。 白茶是中国特有的茶类。 主产于福建福鼎、政和、简阳、松溪等地。 江西和祖国宝岛台湾也有少量生产。 白茶的雏形诞生于明代甲万年间(1522-1620年)。 田一衡的《竹泉消消》??、屠龙的《靠盘御史》、高濂的《尊胜八记》等书中都有描述。 。 现代白茶起源于福建建阳水吉镇,约清代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七年(1782年)。 所用原料是菜茶的嫩芽和嫩叶。 其产地为水吉章墩南坑,故称“南耕白”或“小白”,又因其表面覆盖白毫,故又称“白毫茶”。 同治九年(1870年)左右,开始用大叶茶芽制作“银针”,并首创白牡丹。 嘉庆初年(1796年),福鼎以菜茶的壮芽为原料,创制白毫银针,时称“土针”。 咸丰七年(1857年),福鼎大白茶茶树品种从太姥山移植到福鼎诺豆,于是大白茶开始用来制作银针,其出口价格比土镇高出十几倍。 政和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开始生产银针,直到民国十一年(1922年)才生产白牡丹。 传统白茶产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1968年创制新工艺白茶。
荒野银针叶基
此荒野银针的加工工艺为双重萎凋、叠水留香、再次晒干、初柴固香、再炭火慢烤。 茶身布满白毫,茶梗层层有明显的马蹄结; 内液呈明亮的杏黄色,白毫香气浓郁,花香悠扬。 味道甜甜的。 如今武夷岩茶的品质,很多茶品上都带有“野”、“野生”字样,其含义大致相同,意味着茶树被人为地忽视了。 由于此类茶树没有经过一定时间的人工干预,因此以其原料制成的茶制品物质含量比较丰富,且耐冲泡。 每次冲泡后味道不会有太大变化。 这一特征和干茶的“马蹄结”是检验其是否“野生”或“野生”的感官标准。
本文节选自《穆茗来了:与穆老师喝茶》
书名:《穆明来了:穆老师的茶》
信息来源于网络收集,本网站不对信息负责任,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站长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