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七星关区:山水太极 古茶飘香

4月初,正是茶叶采摘的好时节,在七星关亮岩镇太极村大山里,藏在“深闺”里的“太极古茶”清香扑鼻,沁人心脾。
清明节放假这几天,太极村云雾缭绕,每天一到下午,趁着天气晴好,家家户户都忙着上山采摘茶青,随处可见男女老少穿梭于大山间,正收获着春天送来的喜悦。
七星关区地处乌蒙山腹地川、滇、黔三省交汇处,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早在秦汉时期就种植、制作、饮用茶叶。
地处赤水河流域的亮岩、燕子口、层台、阿市等乡镇,据相关部门的考察结果显示,现尚存古茶树10万余株,这些古茶树有的年龄达数百年,基径达30厘米以上,株高最高的达5米。其中以太极村最多。

2016年4月,贵州省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亮岩镇“贵州古茶树之乡”称号;同年8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七星关区“中国古茶树之乡”称号。
太极村,一个古老而富有美丽传说的自然村寨,是七星关区古茶树最多的一个自然村寨,位于七星关区亮岩镇东南部。地处偏僻,环境优美,村内清澈的河水沿山绕行,形成了一个“S”型大拐弯,把村庄一分为二,一阴一阳,河岸平原上,自然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天然“山水太极图”,太极村因此而得名。出产的茶叶品质极佳,清朝时期曾为“贡茶”,“太极古茶”也因此而得名。

为不影响众乡亲的收入,把疫情造成的时间我损失补回来,七星关区亮岩镇太极村茶叶专业合作清明节没有放假,而是忙于收购村民们采摘的茶青和加工制作茶叶。
4月5日下午和晚上,笔者在太极村,进茶场、访农家,见证了茶农采茶忙、卖茶笑的热闹场面。
“去年,我家采茶收入1万多元,今年的天气不好,才采摘了几天,人老了,每天最多只能采摘6斤左右,算起来也有200多元收入。过去动员种茶时我们担心玉米地被占用了没饭吃。现在有了这个门路,在家既能带孙子又有票子揣荷包。”太极村陆家弯组64岁的女老人杨大秀边采摘茶青,边告诉记者。杨大秀说:“过去种玉米,春耕时节要背农家肥山上,秋收季节又要背玉米下山。换成现在这个年纪,干不动喽。茶叶是老年人的摇钱树,我一年仅采茶收入就有1万多元。”

当天下午,合作社加工厂房门前挤满了卖茶青的群众,队伍排得长长的。合作社工作人员说:“收购茶青,要进行等级评定、过称、记账,付款等,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0点过钟!”
“年纪大了,手脚不麻溜,去年采摘了30多斤,今天人早到现在,也只采得4斤多!”正在排队的汪大心老人,看上去70有余,他提着满满的一篮子茶青,满面的笑容! 直到晚上10点半钟,茶叶专业合作社收购茶叶才结束,最后的一批茶农卖完茶青回家。记者看着他们脸上疲惫而舒展的面容,也看到了产业发展给山村带来的希望。
太极村现全村2000多人,几乎家家都在培植“太极古茶”,许多村民走上茶叶致富这条路。而在以前,虽然村里的古茶树非常多,但由于常年无人经营和管理,茶产业一直处于荒废状态。
短短几年间,太极村实现了华丽蜕变。2016年,太极村人均收入5700元,2017年达到6500元,2018年达到7500元,2018年达到9000元,每年都以近800元的速度增加,来自茶叶产业的增收占70%。
昔日的穷乡僻壤,今朝处处彰显“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乡风纯”的喜人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