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陆羽都没见过的茶具——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茶具
品茶界专注茶领域的信息分享:
1987年,法门寺下埋藏千余年的一套唐代宫廷用金、银、玻璃、秘彩瓷等煮茶、饮茶器皿被重新发现。 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套珍品,也让我们看到了一套连陆羽都没有见过的宫廷茶具,因为陆羽去世于公元804年,而这套茶具据记载是在公元873年末期。到《资治通鉴》隐去,即陆羽去世后69年。 这批茶具以其清晰的凿刻铭文和出土的“五丈牌”,成为我国茶文化考古中发现的最完整的茶具。
《物碑》载:“茶槽一对,磨茶器,茶卷法门寺出土的茶具,勺子,七物,共八十两”。 结合实际对象,“七物”是指:茶磨机,包括磨和轴; 漯河法门寺出土的茶具,包括洛神、洛斗(盒子或盒子)和洛盖; 还有银尺、长柄勺等。从茶器上的凿刻铭文来看,为咸通九年至十二年(868-871年)所制,且还注明“文思园年制”。 ”。 文思院是专门制造金银犀牛玉器工艺品的宫廷手工作坊,说明这些茶具是专门为宫廷制作的唐宫廷茶具。
煎茶茶具
高门高底座银炉
唐代泡茶必须先在炉中烧水。 陆羽在《茶经》中说:“风炉是铜铁所造,如古鼎”。 又曰:“炉子或用锻铁制成,或用运泥制成”。 由此可见,风炉的材质通常是铜、铁,甚至是捏泥。 此银风炉是宫廷使用的茶具。 无论是用料、制作,还是工艺、装饰都极其精美。 这是民间风炉无法比拟的。 为研究唐代宫廷茶文化提供了最好的实物证据。 。
焙烧炉
花丝笼
这个笼子是用来盛茶球的。 笼子由上盖、提梁、笼身、笼脚四部分组成,均用金银丝编织而成。 丝径极细,花纹呈长六边形空心,孔如蜂窝。 提梁由素银丝制成,系于器身两端。 盖身微微凸起,盖与盖边缘的交线为一串金丝。 盖中央为金银丝制成的宝塔形装饰。 足部由鎏金银丝盘绕成三个螺旋环,形似爪形笼足,足部上部饰有兽面。 此笼出土于地宫后室,是懿宗赐予的全套茶具之一。
飞鸿鎏金银笼
这两个笼子很可能是用来装茶饼的。 通体晶莹剔透,工艺精湛。 可见,早在唐代,金丝编织技术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蔡襄《茶录》记载:“炒茶时,用竹编,用叶包,盖上收火,分开观察。取火,从茶尺上取下,并使其保持温热,故有利于茶的色香。” 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四:“文卫国公伯伯不甚爱茶,细粗茶皆置笼中,每次取来磨碎。” 将茶叶放入笼中,用温火慢烘,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可以使茶饼里里外干,不会造成外面的湿气;二是可以使茶饼内外干燥,不会造成外面的湿气。 二是能保持色、香、味纯正。
滚筒
鎏金鸿雁纹云纹茶磨
鎏金仙鹤纹茶壶茶饼
这个研磨器是茶具,做出来的茶粉一定比罗还要细。 罗的出现是人们对茶粉细度进一步要求的结果。 此器为唐僖宗李玄所供奉的唐宫廷茶具之一。 唐代茶络此前从未出土过。 这是一个独特的例子,极其珍贵。 因为团茶是在唐代使用的,所以在泡茶之前,团茶必须经过烘焙,用茶磨碾碎,然后与茶叶一起过筛。 当时人们大多是自己喝茶,这是饮茶者培养茶味的一个重要过程。
陆羽在《茶经》中主张研磨工具宜用竹、木制成。 法门寺出土的茶具显然要豪华得多,这也说明了皇帝们喝茶是非常讲究的。
茶叶储存容器
鎏金银龟盒
鎏金银龟盒
这个银盒的形状像一只乌龟,因为在唐朝人心目中,乌龟是吉祥和长寿的象征。 唐代皇室选用鎏金银龟茶盒来储存茶叶,不仅表现了皇室的高贵和富丽,而且表达了皇帝祈求长生不老的心态。 此虽与陆羽《茶经四器》中所描述的“盒”用途相同,但材质、做工却有较大差异。 陆羽所说的茶盒,“用竹节制成,或曲杉木而画”。 材料为竹节或杉木,然后涂上油漆。 没有必要制造银和镀金。 这大概是民间习俗吧。 茶具和宫廷茶具的一个重要区别!
盐储存
蝎子纹鎏银盐桌
银盐桌的造型颇具想象力,极其生动、美观。 特写一簇荷叶、荷花、荷花蕊、荷叶茎的立体造型,点缀小鱼、花草,新颖别致。 唐代人们喝茶或将茶与盐、姜、胡椒等混合,盐桌是盛放调味品的器具。 历代茶书均无盐台记载。 这是第一次发现这艘船。 唐代人们喝茶的方法是将茶粉放入锅中煮沸,加入胡椒、盐等调味品,调成糊状,一起食用。
银抹子
点茶器
《茶经》对点茶的方法略有提及:“切、煮、泉、存瓶中,用汤泡之,谓之安茶”。 “Ancha”的意思是把它装在杯子里。 茶。
从地宫出土的文物来看,泡茶用具较多。 秘彩瓷中,两种碗的直径和高度都较大,显然不适合用作餐具或饮酒器皿。 越窑青瓷作为点茶器皿,深受茶客的喜爱。 我喜欢它,因为茶给人一种特别明亮的绿色和清爽的感觉。
系绳银头筷子
此银头筷子上粗下细,表面平整。 上端为珠顶,顶底为半厘米宽的凹槽,以控扣。 筷子外面缠着一条银链。 将茶面放入碗中,用热水冲去山茶花,用筷子搅拌,搅拌至呈胶状。
鎏金银云纹长柄银勺
形状相似,但柄长而直,键面平坦。 作为泡茶者,将山茶花搅拌并搅拌。 仪器完成后,用硬物将“五哥”三个字刻在银勺上。 “五哥”原本是唐熹宗年轻时给他的绰号,说明这东西是唐熹宗李玄的。 据同时出土的《五丈碑》记载,该系列茶具是唐僖宗新赠的礼物。 由此可见,这把银汤匙必定是唐僖宗所供奉的。 主要用于泡茶时取茶粉和搅拌茶汤。 是泡茶的专用器具。
茶碟、茶碗
五瓣葵口高圈足密彩瓷碗
饮茶器具
鎏金银香宝
香包子作为茶具,主要用于泡茶、饮茶。 这是因为古代喝茶就像吃茶一样。 三国魏张仪《尔雅》载,饮茶时,须先将加工好的饼茶捣碎,“捣为末,入瓷器中,以汤浇之,用之”。洋葱、生姜和橙子来制作它。” 此外,胡椒、肉桂、盐等也用作调味品。 香包子是先将茶粉放入其中,并加入适当的调味料。
此法门寺出土、唐代宫廷使用的茶具,是唐僖宗所用的正宗茶具。 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最精美的茶具文物。 此茶具在我国首次发现,极为珍贵。 “上位的好,下位的就不好。” 高层的重视和推动,自然会对国内乃至国外产生重大的文化影响。
摘自《美丽成功久远》第1期,第26-37页。 详细信息请参见:
↓↓↓
↓↓↓
↓↓↓
“美丽恒久”(ISSN 2095-865X,CN 36-1337/J)
邮寄代码:82-813
订阅电话:010-64064468
信息来源于网络收集,本网站不对信息负责任,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站长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