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的茶具都长啥样?
时间:2020-03-01 22:18:52来源:佚名
中国饮茶的历史很长,与文明史同步,而茶以文化面貌出现大致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在唐开元以后茶道大兴,饮茶成为时尚,从皇帝到平民,饮茶之风弥漫朝野。茶圣陆羽始著《茶经》一书,成为中国千年茶文化的圣经。
《茶经》中关于饮茶24器的记载少有图文呈现,此《卖茶翁茶器图》乃木村孔阳氏模写卖茶翁(高游外)茶具计33件,都彩绘木刻,甚精细。亦犹可远窥唐宋古器形制之大略。
原本藏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因受国内茶友喜爱,器曰书坊依照原样,用现代宣纸彩印技术加以复制,又以传统工艺册页装订,实现了对此佳作的完美呈现。
相传卖茶翁在57岁时,实践以茶修行之道,自带茶具到相国寺一带卖茶,建通仙亭,在这里挂茶旗,设茶炉,摆铜钱筒,在茶亭前的竹筒上写着:“百两不嫌多,半文不嫌少,白喝也可以,只是不倒找”。
此后,卖茶翁名声大震,门前宾客盈门,功利之徒拼命收集他的各种用具。茶翁却在临终之前,将他所有茶器一把火烧光,使之化为灰烬。他的行为与人生哲学激发了当时文人墨客的创作热情,对当时的茶人、画家、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炉龛:放置炉子的小阁子。
都篮:饮茶完毕,收贮所有茶具,以备来日。
急烧:又称急须,煮茶、暖酒器名。
铜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