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今晚! 多件国宝抵达福建!探索背后的传奇故事
品茶界专注茶领域的信息分享:
N 海都全媒体记者 吴学伟 宋慧文/摄
法门寺埋藏千年的唐代宫宝
未来的福州
“盛唐时期的法宝——”
唐代文物特展》
将于2023年9月22日至12月24日举行
陈列于福建省博物院2号馆
今天,文物将抵达福建省博物馆
本次特展由福建省文物局指导,福建省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承办。 海峡都市报是本次特别展览的独家媒体协办单位。
在特别展览中
有一个极其华丽的香包——
双蛾图案鎏金银香囊
这个国宝有什么故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尝尝吧!
唐代 鎏金双蛾纹银香囊
汉唐时期的香文化最为盛行
陈列着许多香具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齐王府举行宴会,杜甫和高适躲在一个房间里。 竖琴后面有一件神器。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是的,这是一个香炉。
历史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的香炉
中国的香文化已有数千年历史。 起初,它只是用来熏衣服、缓解疲劳、驱蚊。 后来演变为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习俗。 福建博物馆藏有福州洪山桥马老山出土的南朝青釉博山炉。 博山炉作为中国汉晋时期常用的烧香器具,在汉代神仙思想中专门用来象征仙山。
据福建省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博山炉经常出现在福建南朝墓葬中。 它们数量众多,分布广泛,造型丰富,蕴含着浓郁的宗教色彩。 由此可见,不仅法门寺所在的中原地区,早在汉晋时期,香火文化就在福建盛行。
南朝青瓷博山炉(福建博物馆藏)
唐代是中国焚香习俗的鼎盛时期。 发达的对外贸易和开放包容的思想促进了香文化的成熟和完善。 香料在宫廷礼仪、宗教仪式、社会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唐相寿金刚铜香炉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20余件香器及香料,是我国唐代考古史上发现的规模最大、种类最多、等级最高的香器群。 此次来闽的唐代皇家珍品中,有象头金刚铜香炉、鎏金银龟盒、素银香炉碗、鎏金银香宝等香炉。与音乐模式,等等。
唐 鎏金银龟盒
令人惊叹的香珍品是中国唐代制作最精美、最大的香包——双蛾纹鎏金银香包。
香囊揭开古老神秘面纱
最大的将在福建博览会亮相
“衣帐碑”出土于陕西宝鸡法门寺塔地宫。 记载了唐僖宗皇帝用作祭品的“香囊”:“香囊二个,重十五两三分”。 这种球形金银器就是唐代人们所说的“香包”。
此次来到福建的鎏金双蛾纹银香包是其中最大的一款。 这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唐代香包中最大的一个。
此香包直径12.8厘米,链长24.5厘米,重量547克。 它由上下两球体组成,两球体均饰有五朵鎏金双蛾图案花卉。 香囊内的香碗铆接在双层扁环上,环铆接在下半球上国宝茶具,使香碗表面始终保持平衡。 无论怎样转动香袋,灰烬都不会溢出。 因此国宝茶具,点燃的香可以放入此香袋中,不仅使香气更加浓郁持久,而且在冬季还有暖身暖手的功效。
大香袋可以挂在室内或车内,甚至可以放在床上用品中; 小香袋可以戴在身上或藏在袖子里。 白居易曾有诗云:“轻粉刷胸,小香囊暖手”。 “香囊”就是在袖口系上一个小香球,挂在手腕下。 这样,当美女抬起手脚的时候,一缕缕清香就会从袖子遮住的美丽手腕上偷偷地漏出来,显得娇媚动人。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鎏金银香囊,也揭开了一个千古之谜: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李隆基被迫杀害杨贵妃。 后来,他在寻找杨贵妃旧墓时,发现“皮已破损,香囊还在”。 此前,学者们误认为香包是由丝织物等材料制成的。地宫出土的实际香包消除了人们对上述记载的疑虑。
边看展览边闻香、制香
沉浸式香氛体验
身着齐胸袖,饰花粉眉,走近一看,陈列柜里的鎏金双蛾纹银香囊,布满鲜花,装饰精美,一定会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精致的镂空,光滑优美的钣金之间,可以感受到昔日唐宫贵族的委婉感情和悲欢离合。
展会现场的“香”体验还不止于此。 观众还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香道体验,品尝和闻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乳香、檀香、丁香、沉香四种香料。 他们的特殊香味据说是杨贵妃的。 我最喜欢的龙脑香。
配套本次展览的文创产品“大唐香囊”
还可以跟随制香师体验古老的调香方法:展览团队根据古代配方提供了6种调香配方,其中包括后来影响日本的唐代主要香料调香配方——古代四时香、杨贵妃帐香、唐代香代南平公主(唐太宗二女)、女儿裹衣(寻一芳)等。 你可以按照这些香氛配方,或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准备香粉或香丸,制作属于自己的精致布艺香包。
展览还展出了唐代香包、香包项链、钥匙扣,以及陕西历史博物馆架上葡萄花鸟香包的文创周边。 如果你惊叹于唐代香包的精湛工艺,你绝对可以把这些精美的唐代智慧带回家。
看到了华丽的制香工具,体验了精美的香配方,沉浸在余香之中,我们才能了解文物所讲述的文化和故事,在芬芳中嗅到整个大唐。
文物今日运抵福建省博物馆
9:00 PM
海峡都市报将全程直播活动
点击下面的卡片进行预约
尽快地
和凯都君一起迎接这些国宝吧~
信息来源于网络收集,本网站不对信息负责任,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站长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