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越嫩越好?那你得知道这些茶
时间:2020-02-19 11:05:53来源:佚名

买茶的时候,人们通常会有一个误区:觉得越嫩的越好。
具体来看看以下的详细解读:
这样的特征就要求绿茶通常不能有粗老的茶梗,不然影响美观,且对口感也有一定影响。
黄山毛峰
不过有两种有名的绿茶比较特殊,第一个是六安瓜片,专门要求采摘展开的叶片,而不要茶芽和第一片过嫩的叶子,这样才能制成形似瓜子片,口感浓厚的品质。
第二个是太平猴魁,因为要制成独特的修长外形,所以一般等清明后,茶叶长到一定长度才开始采,太细嫩的反而达不到要求。
六安瓜片
金骏眉
台湾的高山乌龙茶,则一般不去梗,我们在冲泡时会看到非常明显的茶梗。
这是因为台湾高山乌龙茶的外形比较紧致,茶梗被包裹在里面,去梗难度大而且成本高。因此通常在比赛茶里才会去梗,大多数的梗会被保留下来,对品质的影响不是很大。
台湾乌龙茶泡开后,有明显的茶梗
单芽的白毫银针,满满的白毫带有独特的毫香,滋味清纯甜爽。一芽一、二叶的白牡丹少了些毫香,多了些花香,滋味上也更浓郁,喝惯了牡丹的人一般都会嫌银针太清淡。这两种白茶嫩度较高,一般也不会有茶梗。
特级白牡丹
一芽四、五叶的贡眉、寿眉,即使放在所有六大茶类里,也算是比较粗老的,但这是它们的特点。
白茶不炒不揉,太阳晒一晒再干燥即可,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原始的制茶方式演变而来,因此贡眉和寿眉看上去有一种粗放的野性。
老叶子和茶梗很容易在贡眉、寿眉里见到,它们含有的多糖类经过水解,让贡眉和寿眉产生醇和的甜感,经久存放,风味还会更好。
陈年寿眉
黄茶
黄茶按不同的品种,会有不同的嫩度要求。实际按嫩度,黄茶被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
单芽的黄芽茶嫩香持久,滋味可口,也是最被大家熟知的,如四川的蒙顶黄芽、安徽的霍山黄芽、湖南的君山银针等。
一芽一叶的黄小茶带有熟栗子香,滋味鲜醇有回甘,如湖南的沩山毛尖、湖北的远安鹿苑茶、浙江的平阳黄汤等。一芽二叶的黄大茶叶片会稍老一点,有锅巴香,滋味浓厚耐冲泡,如安徽的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等。
君山银针
茯砖茶
最为一种特殊的茶类,普洱茶分生茶和熟茶。两者都会看重采摘的嫩度,即使是压成饼之后,也可以从茶芽的明显程度判断,要求粗老叶片和茶梗越少、茶芽越明显越好。
生普
熟普
一般采摘时特别粗老的叶片叫做“黄片”,在其它茶类里也这么称呼,通常在制作时会剔除掉。不过普洱生茶的黄片,因为甜度好,有些茶友专门找这样的茶来喝,也成了一种风气。
为什么叶质较老的茶,往往喝起来很甜?
老叶子的成熟度高,纤维多,叶质较硬;茶梗属于茶树茎的部位,里面的维管束负责运送营养成分,它们的糖类物质显著高于其它芽叶,且含有一定量的氨基酸。
糖类物质能够增加茶汤甜醇的滋味和稠厚的口感,且茶多糖对人体益处很大;氨基酸类物质不仅是构成了茶汤滋味的鲜爽口感,在加工的过程中,氨基酸的降解还能产生许多香气物质。
所以,老叶和茶梗不仅有甜爽的滋味,还有独特的香气,适合单独煮饮,也适合跟茶叶一起冲泡。适当保留一些茶梗,有利于茶汤丰富的滋味和香气。
当然了,也不是说老叶和茶梗越多越好,如果保留太多,可能会造成茶汤口感单薄,还会影响外形美观度。有些刻意舍弃品质,节省成本,将差的茶当好茶卖的行为,却是不可取的。
带有老叶和茶梗并都是不劣质茶的表现,不必对它们“梗梗于怀”,对应不同茶类的要求,正确的看待就好了。(来源:杯小茶,图来源:南茗佳人)